第八章:运动和力单元讲、析与提升
__________
1、牛顿第肯定律
1.牛顿第肯定律(也叫惯性定律):所有物体在没遭到力有哪些用途的时候,总维持静止状况或匀速直线运动状况。
2.牛顿第肯定律的理解:
(1)牛顿第肯定律是通过剖析、概括、推理得出的,不可可以用实验直接来验证。
(2)牛顿第肯定律对任何物体都适用,不论固体、液体、气体。
(3)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况是什么原因,力不是保持物体运动状况是什么原因。
(4)运动的物体不受力时做匀速直线运动。
(5)静止的物体不受力时维持静止状况。
3.惯性:物体维持原来运动状况不变的性质;即运动的物体要维持它的运动状况,静止物体要维持它的静止状况。
4.惯性的理解:
(1)所有物体任何时候都具备惯性。牛顿第肯定律表明,所有物体都具备维持静止状况或匀速直线状况的性质,因此牛顿第肯定律也叫惯性定律。
(2)惯性是物体本身的属性,惯性的大小与物体水平大小有关。水平越大,惯性越大;水平越大的物体其运动状况越难改变。惯性的大小与物体的形状、运动状况、地方及受力状况无关。
(3)惯性是一种属性,它不是力。惯性只有大小,没方向。
5.预防惯性的现象:汽车安装安全气襄,汽车安装安全带;借助惯性的现象:跳远助跑可提升成绩, 拍打衣服可除尘。
2、二力平衡
1.平衡力:物体在遭到几个力有哪些用途时,假如维持静止或匀速直线运动状况,大家就说这几个力平衡。
2.假如物体只受两个力有哪些用途,且处于平衡状况,这样的情况叫做二力平衡。
3.用途在同一物体上的两个力,假如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在同一条直线上,这两个力就彼此平衡。简单的说就是:同体、等大、反向、共线。
4.平衡状况:物体静止和匀速直线运动状况叫平衡状况。
5.日常处于平衡状况的例子:静止的物体,物体遭到的重力与其遭到的另一个力是平衡力。如在桌面上的碗、静止在空中的气球等。
匀速运动的物体,在运动方向上物体遭到的力是平衡力。如在路上匀速行驶的汽车、传动带上的物体等。
3、摩擦力
1.摩擦力:两个互相接触的物体,当它们要发生或已发生相对运动时,就会在接触面上产生一种妨碍相对运动的力就叫摩擦力。
(1)摩擦力的方向:摩擦力的方向与物体相对运动的方向相反;摩擦力有时起阻力用途,有时起动力用途。
(2)摩擦力的大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重压大小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重压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重压相同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3)滑动摩擦: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之间有相对运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4)滚动摩擦: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上发生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
(5)静摩擦力:相互接触的两个物体,当它们有相对运动趋势,但它们之间处于相对静止时产生的摩擦力。
2.摩擦力应用
(1)理论上增大摩擦力的办法有:增大重压、接触面变粗糙、变滚动为滑动。
(2)理论上减小摩擦的办法有:减小重压、使接触面变光滑、变滑动为滚动(滚动轴承)、使接触面彼此分开(加润滑油、气垫、磁悬浮)。
(3)在相同条件(重压、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下,滚动摩擦力比滑动摩擦力小得多。
__________
1.牛顿第肯定律
牛顿第肯定律是本章的重点知识,也是常考热门,在本章占据尤为重要的地方。本节包括两个重点知识:牛顿第肯定律和惯性;两者是不可分割两个要点,是互有关联而又互相补充的常识。在本节复习中,大伙必须要注意以下几个方面问题:1、对牛顿第肯定律的正确理解;2、牛顿第肯定律的应用,常常与二力平衡结合;3、物体不受力的意思;4、影响惯性大小的原因;5、日常借助和预防惯性的例子。在历年中考中,对“牛顿第肯定律”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对牛顿第肯定律的理解:考查学生对牛顿第肯定律的理解,容易见到有哪些是牛顿第肯定律、物体运动状况不发生变化的理解等;(2)惯性:容易见到考查方法有:对借助和预防惯性的例子认识和讲解、影响物体惯性大小的原因、对物体惯性的理解等。
本节在中考中出现的概率非常高,历年考试一般都会出现此类考试试题,并且出现形式多样。中考主要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选择题以考查牛顿第肯定律的定义和对惯性的理解居多,填空题以考查惯性居多。所以,在复习中,期望大伙能把握好本章的要点、考试知识点和考查方法。
典例1、(2019·河北)图所示与惯性有关的做法中,是预防因惯性导致风险的是( )。
A.系安全带 B.
旋转生、熟鸡蛋
C.跳远 助跑 D.
撞击锤柄
【分析】此题主要考查了几种日常的惯性现象,惯性在日常“无处不在”,适当的借助惯性和预防惯性带来的害处,更好的为生产生活服务。大家把物体维持原来运动状况不变的特质叫做惯性,物体的惯性有时对大家是有益的,大家要掌握借助;惯性有时对大家是有害的,大家要掌握预防惯性的不利影响。
【解答】A、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安全带是为了预防汽车忽然减速时,人因为惯性而带来伤害,故A符合题意;
B、把鸡蛋放在桌子上,转动鸡蛋,离手后察看它的转动情形;假如转动顺利,则为熟蛋,假如转动不顺利,则为生蛋,这是借助惯性,故B不符合题意;
C、跳远时助跑,即原来运动员是运动的,当其起跳后,因为惯性,会仍然维持运动状况,所以可以获得更好的成绩,是借助惯性,故C不符合题意;
D、锤头松动时,把锤柄的一端在凳子上撞几下,即该过程中,锤头和锤柄都处于运动状况,当锤柄撞击到地面时运动停止,
而锤头因为惯性仍维持运动状况,从而使锤头套紧,是借助惯性,故D不符合题意。
故选A。
典例2、(2018•烟台)关于惯性,以下说法正确的是()。
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可以立刻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备惯性;
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人的惯性;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因为惯性力有哪些用途;
D.高速公路严禁超速,是由于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剖析】正确理解惯性的定义是解答此题的重点,惯性作为物体本身固有些一种属性,在大家日常随处可见,与大家的生活息息有关,大家应该注意联系实质,用所学惯性常识解决身边的物理问题。惯性是物体维持原来运动状况不变的性质。原来静止的物体维持原来的静止状况;原来运动的物体维持原来的运动状况。并且要了解任何物体都有惯性,惯性大小只与物体的水平有关,与是不是运动、是不是受力、干什么运动都没关系。
【解答】A、百米赛跑运动员到达终点不可以立刻停下来,是因为运动员具备惯性,故A正确;
B、汽车驾驶员和乘客需要系上安全带,是为了减小汽车行驶中惯性导致的害处,不可以减小惯性,惯性大小只与水平有关,水平不变,惯性不变,故B错误;
C、行驶中的公交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会向前倾,是因为乘客具备惯性;惯性不是力,不可以说遭到惯性力有哪些用途,故C错误。
D、物体的惯性只与物体的水平有关,与运动状况、速度等原因无关,故D错误。
故选A。
2.二力平衡
二力平衡问题同样是重点知识,也是学习能力学重点内容,并在本章、本书中占据尤为重要的地方。二力平衡与牛顿第肯定律是不可分开的,静止或匀速运动的物体肯定遭到平衡力有哪些用途;物体遭到平衡力用途时,在力的方向上,物体肯定处于静止状况或做匀速运动。
本节包括两个重点知识:二力平衡条件和二力平衡的应用。在本节复习中,大伙必须要注意平衡力肯定是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并且用途在同一物体上的。二力可能不是同种性质的力(重力、弹力、摩擦力、阻力等),但肯定是用途在同一物体上。
在历年中考中,对“二力平衡”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二力平衡的条件:考查学生对二力平衡定义的理解,此类考试试题在中考中占据非常大的分量;(2)二力平衡的应用:二力平衡和物体运动状况相结合,考查学生借助物体受力状况,剖析物体运动状况,或者借助物体运动状况找出平衡力。
本节在中考中出现的概率非常高,历年考试一般都会出现此类考试试题,并且问题方法多样。中考主要题型以选择题、填空题为主;选择题以考查二力平衡条件定义和对平衡力的认识居多,填空题以考查力与物体运动状况的关系居多。本节要点一般单独组成一个考试试题,在复习中,期望大伙能把握好本章的要点、考试知识点和考查方法。
典例3、(2017·德州)伴随大家生活质量的提升,小汽车已经进入普通百姓家庭,下列关于小汽车的说法正确的是( )。
A.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静止时,汽车对地面的重压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B.汽车在水平公路上高速行驶时,汽车对地面的重压小于汽车的重力;
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所受牵引力与阻力是一对相互用途力;
D.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是为了减小惯性
【分析】解:A:汽车静止在路面上时,汽车对地面的重压和地面对汽车的支持力,二力用途在不一样的物体上,因此二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小汽车高速行驶时,小汽车上方空气流动大于下方的空气流动,因此小汽车在竖直方向上受支持力和空气向上的托力有哪些用途,因此小汽车对路面的重压小于汽车的重力,故B正确。
C:汽车在水平公路上匀速直线行驶时,所受牵引力与阻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在同一直线上,在同一物体上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惯性只有与水平有关,水平不变,惯性不变,故用安全带和安全气囊不是为了减小惯性,而是为了减小因为惯性带来的害处,故D错误。
【答案】B。
【考试知识点】平衡力的分辨、惯性。
典例4、(2019·武威)关于运动和力的关系,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能继续前进是由于子弹遭到惯性用途;
B.小张沿水平方向用力推课桌没推进,则他的推力小于课桌遭到的摩擦力;
C.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茶杯遭到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乒乓球运动员用球拍击球,球拍有哪些用途力只能改变球的运动状况
【答案】C。
【分析】借助对应的物理常识,逐个剖析选择项中提到的物理情景,从而可以判断选择项的正误。此题考查惯性、平衡力的分辨、力有哪些用途成效、力与运动的关系,是一道综合性较强的题目,但总体困难程度不大,学会入门知识即可正确解题。
解:A、子弹从枪膛射出后能继续前进是由于子弹具备惯性。惯性不是力,不可以说遭到惯性有哪些用途。故A错误;
B、桌子没动,即为静止状况,即平衡状况,所以在水平方向上遭到的推力和摩擦力是一对是平衡力。依据二力平衡的条件可知,这两个力是相等的,而不是推力小于摩擦力。故B错误;
C、茶杯静止在水平桌面上,茶杯的重力和桌面对茶杯支持力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途在同一个物体上、用途在同一直线上,符合二力平衡的条件,是一对平衡力。故C正确;
D、乒乓球运动员用球拍击球,球拍有哪些用途力不只可以使球改变运动状况,还可以改变球的形状。故D错误。
故选C。
3.摩擦力
摩擦力与重力、弹力同属力学的三大力。摩擦力是本章重点知识,也是学习能力学重点内容,并在本章、本书中占据尤为重要的地方。摩擦力是与物体相对运动分不开的,所以,自然界中的任何活动,几乎都要产生摩擦力,这也是学习摩擦力的重要程度之一。本节包括两个重点知识:摩擦力的定义和摩擦力的借助与预防。所以,在本节复习中,大伙必须要理解摩擦力的产生条件和摩擦力的三要点;二是日常的摩擦力的借助和预防,并且此类问题也是常考考试知识点。
在历年中考中,对“摩擦力”的考查主要有以下几个方面:(1)考查对摩擦力定义的理解:如“摩擦力一直妨碍物理运动”、“摩擦力的方向总与物体运动方向相反”等,此类考试试题在中考中也曾有出现;(2)摩擦力在日常的应用:日常有好多增大摩擦力和减小摩擦力的例子,对此类问题进行判断是常考热门;多积累此类问题对应考具备非常大帮助;(3)摩擦力大小的判断或计算:在由静摩擦力转换为动摩擦力的时候,摩擦力大小会发生变化;在物体运动时,依据牛顿第肯定律可以对摩擦力大小进行判断;此类考试试题出现频率也较高,期望引起注意;(4)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原因实验探究:对“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实验探究”是力学实验的重点内容,也是常考问题,在中考实验考试试题中出现的概率在40%左右,期望引起看重;其实解答此类问题是有规律可循的,只须学会了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原因,一般不难解答。
本节在中考中出现的概率非常高,历年考试一般都会出现摩擦力考试试题,并且问题方法多样。中考主要题型是选择题和填空题。选择题以考查摩擦力定义、摩擦力的应用为主;填空题以考查摩擦力大小的判断为主。本节要点一般与力的其他要点结合组成一个考试试题,在整个试题中,本节要点一般在2-6分之间。所以,在复习中,期望大伙能把握好本节的要点、考试知识点和考查方法。
典例5、(2019·菏泽)下列关于摩擦的说法中,正确的是( )。
A.自行车的钢圈与刹车闸皮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B.滑冰时,冰刀与冰面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C.人在正常行走时,脚与地面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
D.划火柴时,火柴头和砂纸之间的摩擦是滚动摩擦
【分析】依据两个物体的运动状况不同,可将摩擦力分为三种: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滑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滑动摩擦力;当一个物体在另一个物体表面滚动时,产生的摩擦力叫滚动摩擦力;当两个物体未发生相对运动,但有相对运动趋势时,产生的摩擦力叫静摩擦力。
【解答】A、自行车的钢圈与刹车闸皮之间发生的是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故A错误;
B、滑冰时,冰刀与冰面之间发生的是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故B正确;
C、人在正常行走时,脚向后蹬地,与地面之间有相对运动的趋势,脚与地面间的摩擦是静摩擦,故C错误;
D、划火柴时,火柴头和砂纸之间发生的是相对滑动,它们之间的摩擦是滑动摩擦,故D错误。
故选B。
典例6、(2019·岳阳)在“探究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什么有关”实验中,
(1)如图,将长方体木块置于水平木板上,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滑动摩擦力大小
______(填“大于”“小于”或“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
(2)实验记录的数据如下表:
序号 | 木块放置状况 | 挟触面 | 重压F/N | 弹簧测力计示数/N |
1 | 平放 | 木板 | 4 | 1.2 |
2 | 平放 | 木板 | 6 | 1.8 |
3 | 平放 | 木板 | 8 | 2.4 |
4 | 侧放 | 木板 | 8 | 2.4 |
5 | 平放 | 木板上铺棉布 | 6 | 2.6 |
6 | 平放 | 木板上铺毛巾 | 6 | 3.2 |
①剖析2、5、6三组实验数据,可得到有关结论,下列实例与结论相符的是______。(填字母代号)
A.用力压黑板擦擦去黑板上的粉笔字 B.车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
②剖析______(填序号)两组数据可得: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的面积无关。
③剖析1、2、3三组实验数据,可以写出滑动摩擦力f与重压F的关系式为:f=______。
【分析】(1)依据二力平衡的常识可知,弹簧测力计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时,弹簧测力计才能测出摩擦力的大小;(2)①②影响摩擦力的原因是重压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依据控制变量法剖析解答;③依据实验数据,求解滑动摩擦力和重压的关系。
【解答】(1)用弹簧测力计沿水平方向匀速拉动木块时,木块处于匀速直线运动状况,则木块在水平方向上遭到的滑动摩擦力和测力计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所以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弹簧测力计示数;(2)①剖析序号2、5、6三组数据可知:重压相同,接触面越粗糙,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摩擦力越大; A、用力压黑板擦擦去黑板上的粉笔字,是通过增大重压来增大摩擦力的,故A不符合题意; B、车胎上有凹凸不平的花纹,是通过增加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增加摩擦力的,故B符合题意。 故选:B。 ②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跟接触面的面积无关,需要控制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重压大小相同,改变接触面的大小,所以需剖析3、4两组数据; ③剖析1、2、3三组实验数据可知,接触面的粗糙程度相同,重压越大,弹簧测力计的示数越大,摩擦力越大,且滑动摩擦力与重压成正比,即,由此可以得出:f=0.3F。
故答案为:(1)等于;(2)①B;②3、4;③0.3F。
4.考试知识点分类:本单元考试知识点分类见下表
考试知识点分类 | 考试知识点内容 | 考试知识点剖析与容易见到题型 |
常考热门 | 牛顿第肯定律 | 主要考查学生对牛顿第肯定律的理解和认识,选择题和填空题 |
惯性 | 考查对惯性的认识,影响物体惯性大小的原因,选择题、填空题 | |
日常摩擦力的应用 | 主要考查学生日常摩擦力的应用的认知,只须题型是选择题 | |
影响摩擦力大小实验探究 | 考查学生实验态度和能力与对摩擦力定义的理解 | |
二力平衡条件 | 主要考查学生对平衡力定义的理解,选择题和填空题 | |
一般考试知识点 | 二力平衡的应用 | 主要考查对物体运动状况与受力,选择题较多 |
对摩擦力定义的理解 | 主要考查对摩擦力定义的理解程度,以选择题居多 | |
对惯性的理解 | 主要考查对物体惯性的理解,选择题较多 | |
冷门考试知识点 | 牛顿第肯定律的历史认识 | 考查牛顿第肯定律的起源,填空题较多 |
物体受力剖析 | 依据物体运动状况,对物体受力进行剖析,填空题较多 | |
摩擦力大小的判断 | 依据物体运动状况,对物体遭到的摩擦力剖析判断,填空题较多 |
__________
示例1、牛顿第肯定律认识与应用:(2019·贵港)—个重50N的箱子放在水平地面上,遭到10N的水平推力,箱子恰容易做匀速直线运动,这个时候箱子遭到的摩擦力___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10N;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8N时,箱子所受合力的大小为________N。
【答案】等于;8。
【分析】箱子在水平地面上运动,在水平方向上遭到水平推力和摩擦力有哪些用途,由于箱子做匀速直线运动,所以摩擦力等于水平推力;当水平推力增大到18N时,因为摩擦力仍然为10N,所以箱子所受合力为8N。
示例2、惯性及惯性的应用:(2019·邵阳)同学们对运动场上出现的现象进行了讨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百米运动员冲过终点时,因为遭到惯性力有哪些用途不会立即停下来;
B.抛出去的篮球会在空中继续运动,是由于篮球具备惯性;
C.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说明物体的运动需要力来保持;
D.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为了增大惯性
【分析】解答此题需要学会以下几个方面:(1)物体维持原来运动状况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所有物体都有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惯性大小只跟物体的水平大小有关,跟物体是不是受力、是不是运动、运动速度等都没关系,水平越大,惯性越大。(2)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况是什么原因,不是保持物体运动是什么原因。
【解答】A、百米运动员冲过终点时,因为具备惯性不会立即停下来。惯性不是力,不可以说遭到惯性力有哪些用途。故A错误;
B、抛出去的篮球会在空中继续运动,是由于篮球具备惯性,要维持原来的运动状况。故B正确;
C、踢出去的足球在地上越滚越慢,即说明了力是改变物体运动状况是什么原因,故C错误;
D、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水平有关,故跳远运动员助跑起跳,是借助了惯性,但不可以增大惯性,故D错误。
故选B。
示例3、二力平衡与平衡力:(2019·邵阳)一物体在水平推力用途下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如图所示,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物体遭到的重力和物体遭到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
B.物体遭到的重力和物体遭到的推力是一对平衡力;
C.物体对地面的重压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D.物体遭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一对平衡力
【分析】判断平衡力要依据二力平衡的条件来剖析,一对平衡力需要符合四个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途在同一物体上、用途在同一直线上。
【解答】A、物体遭到的重力和物体遭到的摩擦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且大小也不肯定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物体遭到的重力和物体遭到的推力不在同一直线上,且大小也不肯定相等,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物体对地面的重压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是用途在不同物体的两个力,不是一对平衡力,故C错误;
D、物体遭到的重力和地面对物体的支持力,二力的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途在同一物体上、用途在同一直线上,是一对平衡力,故D正确。
故选D。
示例4、摩擦力的定义:(2019·益阳)如图所示,用手握住一根重为G的长直铁棒,使铁棒沿竖直方向静止时,铁棒遭到的摩擦力( )。
A.大小等于G |
B.大小大于G |
C.方向竖直向下 |
D.伴随手握棒的力增大而增大 |
【分析】长直铁棒处于静止状况,在竖直方向上受重力和静摩擦力平衡,依据平衡判断摩擦力的变化。
【解答】长直铁棒处于静止状况,竖直方向上的合力为零,即静摩擦力等于重力G;握棒的力(重压)变大时,静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不变,方向竖直向上。故A正确,B、C、D错误。
故选A。
示例5、影响摩擦力大小的原因实验探究:(2019·达州)小明按如下步骤完成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原因”的实验:
a.如图1中甲图所示,将木块A平放在长木板B上,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A,维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并记录了其示数。
b.如图1中乙图所示,将毛巾固定在长木板B上,木块A平放在毛巾上,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A,维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并记录了其示数。
c.如图1中丙图所示,将木块A平放在长木板B上,并在木块A上放一钩码,缓缓地匀速拉动木块A,维持弹簧测力计示数稳定,并记录了其示数。
(1)该实验主要使用的探究办法是__________。
(2)由图1中__________两图可知:当接触面粗糙程度肯定时,接触面遭到的重压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由图1中甲乙两图可知:当接触面遭到的重压肯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__________(选填“大”或“小”)。
(4)实验后小组交流讨论时发现:在实验中非常难使木块做匀速直线运动。于是小丽设计了如图1中丁图所示的实验装置,该装置的优点是__________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选填“需要”或“无需”)。实验中小丽发现:当F为3N时,木块A相对于地面静止且长木板B刚容易做匀速直线运动,则长木板B遭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N。
(5)实验拓展:如图2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C遭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有哪些用途,F﹣t和v﹣t图象分别如图3图4所示。则物体C在第4秒时遭到的摩擦力大小为__________N。
【分析】(1)该实验主要使用的探究办法是控制变量法。
(2)因沿水平方向拉着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物体在水平方向上遭到平衡力有哪些用途,依据二力平衡,拉力大小等于摩擦力的大小;
由图1中甲丙两图可知:当接触面粗糙程度肯定时,接触面遭到的重压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由图1中甲乙两图可知:当接触面遭到的重压肯定时,接触面越粗糙滑动摩擦力越大;
(4)如图1中丁图所示的实验装置,A相对于地面静止,遭到摩擦力和测力计的拉力为一对平衡力,故该装置的优点是无需长木板做匀速直线运动;
实验中小丽发现:当F为3N时,木块A相对于地面静止且长木板B刚容易做匀速直线运动,依据二力平衡,则长木板B遭到地面的摩擦力大小为3N。
(5)实验拓展:如图2所示,放在水平地面上的物体C遭到方向不变的水平拉力F有哪些用途,F﹣t和v﹣t图象分别如图3图4所示,由图4知,6﹣9秒物体做匀速直线运动,遭到的拉力与摩擦力为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因重压大小和接触面粗糙程度不变,则遭到摩擦力大小不变,故物体C在第4秒时遭到的摩擦力大小为4N。
故答案为:(1)控制变量法;(2)甲丙;(3)大;(4)无需;3;(5)4。
示例6、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探究:(2019·泸州)用如图所示的装置来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首次在水平木板上铺毛巾如图甲,第二次将毛巾换为棉布如图乙,第三次撤去棉布如图丙。察看小车在水平面上滑行的距离,回答下列问题:
(1)实验中,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上的同一地方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目的是使小车到达斜面底部的______。
(2)实验中发现小车在木板表面滑行的距离最远,说明小车遭到的阻力最______。
(3)假设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小车从斜面上滑下后会在水平面上做______直线运动(选填“匀速”“减速”或“加速”)。
(4)用如图丙装置,若让同一小车从斜面的不同高度由静止开始自由下滑,则还可以探究小车______的关系(选填答案序号)。
A.重力势能与水平
B.重力势能与高度
C.动能与水平
D.动能与速度
【答案】初速度相同;小;匀速;BD。
【分析】(1)要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中应控制小车的初速度相同,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具备相同的初速度,应使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2)接触面越光滑,小车遭到的摩擦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3)依据牛顿第肯定律,假如运动的物体没遭到力有哪些用途,将做匀速直线运动;运用了科学推理的办法。(4)依据控制变量法,结合动能、重力势能的影响原因剖析。本题是探究阻力对物体运动的影响实验,考查了控制变量法在实验中的应用及实验结论得出办法,应该注意推理法的应用。
解:(1)用同一小车从同一斜面的同一高度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相同;
(2)在该实验中,木板表面最光滑,阻力就最小,小车运动的距离最远,这说明小车遭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3)由上述实验可推理得出:假如水平面绝对光滑,小车不受任何阻力,则它会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
(4)同一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通过小车运动的距离可知克服阻力做功的多少,从而可判断小车原来具备重力势能的大小,所以可以探究重力势能与高度的关系;因为小车从不同高度由静止滑下,到达水平面时的初速度不同,通过小车运动的距离可知小车达到水平面时的动能大小,所以还可探究动能与速度的关系。故选BD。
故答案为:(1)初速度相同;(2)小;(3)匀速;(4)BD。
__________
1、选择题
1.(2019·潍坊)2019年4月28日,第55届世界乒乓球锦标赛单项赛在匈牙利结束,中国乒乓球队时隔八年再度包揽单项赛全部五枚金牌。如图是运动员在比赛中的场景,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乒乓球速度越大,惯性越大 |
B.击球时,球和拍都会发生弹性形变 |
C.球在空中运动时,运动状况不变 |
D.球被水平击出后,若所受外力全部消失,球将立即竖直下落 |
【分析】(1)所有物体都具备惯性,惯性是物体本身的一种基本属性,其大小只与水平有关,水平越大、惯性越大;惯性的大小和物体是不是运动、是不是受力与运动的快慢是没任何关系的。(2)力有哪些用途成效有两个:①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即便物体发生形变。②力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况,包含物体的运动速度大小发生变化、运动方向发生变化。
【解答】A、惯性的大小只与物体的水平有关,与其他原因无关,汽车的水平没改变,所以惯性不变,A错误;
B、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球拍击球时,它们之间有哪些用途力会使乒乓球和球拍的形状发生形变;即乒乓球和球拍都会发生弹性形变;故B正确;
C、球在空中运动时,其方向不断发生变化,则运动状况发生改变,故C错误;
D、球被水平击出后,若所受外力全部消失,依据牛顿第肯定律可知,球将沿水平方向作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B。
2.(2019·菏泽)公共汽车紧急刹车时,乘客从座位上向前冲是什么原因( )。
A.乘客没坐稳 | B.乘客没抓好扶手 |
C.乘客具备惯性 | D.乘客的座位太光滑 |
【分析】物体维持原有运动状况不变的性质叫惯性,惯性是物体的一种属性,任何物体都具备惯性。
【解答】汽车忽然刹车时,乘客的下半身因为遭到车的摩擦力由运动变为静止,而上半身因为具备惯性继续向前运动,所以乘客向前冲;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3.(2019·益阳)雨伞在雨中迅速旋转(从上往下看沿逆时钟方向),伞骨末端的雨滴被甩出。如图中能正确表示雨滴P被甩出瞬间运动方向的是( )。
A竖直向下 |
|
C水平向右 |
D水平向左 |
【剖析】任何物体都有惯性,剖析伞骨末端的雨滴被甩出前的运动方向即可。
【解答】由图知,雨伞在雨中迅速旋转(从上往下看沿逆时钟方向),原来雨滴随雨伞逆时针转动(即在水平面做圆周运动),伞骨末端的雨滴被甩出时,雨滴因为惯性要维持原来的运动状况,会沿切线方向被甩出,即该瞬间雨滴的运动方向为水平向右,故ABD错误,C正确。
故选C。
4.(2019·河南)以下校园活动的场景中,有关说法正确的是( )。
A.引体向上--人拉住单杠静止时,单杠对人的拉力与人的重力平衡
B.50m测试--人冲过终点时不可以立即停下来,是因为受惯性用途
C.排球比赛--将排球向上垫起后,球的动能不变,重力势能增加
D.掷实心球--若球在最高点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球将竖直下落
【分析】A、人拉住单杠静止时,处于平衡状况,此时单杠对人的拉力与人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故A正确;
B、人冲过终点时不可以立即停下来,是因为人具备惯性,惯性不是力,不可以说遭到惯性有哪些用途,故B错误;
C、将排球向上垫起后,排球将减速上升,水平不变,速度减小,动能减小;同时高度增加,重力势能增加,故C错误;
D、掷出的实心球斜向上运动,在最高点时的速度不为零,仍具备水平方向的速度,若此时所受外力全部消失,由牛顿第肯定律可知,球将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故D错误。
故选A。
5.(2019·益阳)在野外用滑轮组拉越野车脱困时的情景如图所示,有关力的剖析正确的是( )。
A.车对地面的重压与车的重力是一对平衡力
B.车拉滑轮组的力与滑轮组对车的拉力是一对平衡力
C.脱困必需2400N的拉力时,绳索自由端的力F至少为1200N
D.脱困必需2400N的拉力时,绳索自由端的力F至少为800N
【分析】(1)平衡力的条件:大小相等、方向相反、用途在同一个物体上,用途在同一条直线上。(2)第一确定滑轮组绳子的有效股数,然后依据绳端的拉力等于滑轮组对物体的拉力的剖析解答。
【解答】解:A、车对地面的重压与车的重力是用途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A错误;
B、车拉滑轮组的力与滑轮组对车的拉力是用途在不同物体上的两个力,所以不是一对平衡力。故B错误;
CD、由图可知,n=2,不计绳重和摩擦,则绳子自由端的拉力,由于绳重和摩擦势必存在,所以绳索自由端的力F至少为1200N.故C正确,D错误。
故选C。
6.(2019·潍坊)如图所示,用水平推力F将水平均为m的木块A、B压在竖直墙面上维持静止,下列说法中正确的是( )。
A.木块B遭到的摩擦力大小肯定等于F
B.木块B遭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
C.木块A遭到墙面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mg
D.若增大力F,则木块B遭到的摩擦力变大
【分析】可分别将AB看成一个整体和两个物体进行受力剖析,结合二力平衡、力有哪些用途的相互性可做出剖析。
【解答】A、对B进行受力剖析可知,B在竖直方向上遭到重力和A对B的摩擦力,二者是一对平衡力,因此,木块B遭到的摩擦力大小等于B的重力,为mg,其大小与F无关,故A错误;
B、B在竖直方向上遭到重力和A对B的摩擦力,二者是一对平衡力,故木块B遭到的摩擦力方向竖直向上,故B正确;
C、把AB看成一个整体,其在竖直方向上遭到的重力与墙面的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故木块A遭到墙面的摩擦力大小等于2mg,故C正确;
D、若增大力F,木块仍维持静止状况,重力与摩擦力仍平衡,所以木块B遭到的摩擦力不变,故D错误。
故选BC。
7.(2019·新疆建设兵团)玉免二号月球车的车轮做的比较宽大而且表面凹凸不平,是为了( )。
A.增大压强,减小摩擦 B.增大压强,增大摩擦
C.减小压强,减小摩擦 D.减小压强,增大摩擦
【分析】本题考查摩擦力和压强的常识。车轮宽大,增加了接触面积,在重压不变的状况下,减小了压强;车轮表面凹凸不平,在重压不变的状况下,增加了摩擦。本题选D。
8.(2019·衢州)如图,重为500N的小科沿着竖直的直杆匀速上爬,此阶段他遭到的摩擦力为f1;小科停在A处稍作休息,此阶段他遭到的摩擦力为f2;之后沿杆匀速下滑,此阶段他遭到的摩擦力为f3.下列说法正确的是( )。
A.,方向竖直向下 B.
,方向竖直向下
C.,方向竖直向上 D.
,方向都竖直向上
【答案】D。
【分析】本题主要考查二力平衡的常识解答摩擦力的大小与方向。此题中,明确重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是判断摩擦力的大小和方向的重点所在。对小科进行受力剖析,明确其在竖直方向上遭到的力,再依据小科的运动状况,判断两个力的大小关系。
【解答】小科在沿杆匀速上爬时,处于平衡状况,遭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f1,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1=G;小科停在A处休息,处于平衡状况,遭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为f2,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2=G;沿杆匀速下滑时,处于平衡状况,遭到的是竖直向下的重力G和竖直向上的摩擦力f3,这两个力是一对平衡力,大小相等,即f3=G;综合剖析:f1=f2=f3,方向都竖直向上,故D正确,ABC错误。
故选D。
2、填空题
9.苏州如图所示,一氢气球用细绳系在玩具车上,静置于广场的光滑水平地面上,当有匀速的风沿水平方向向右吹来,气球和玩具车在风力用途下向前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______;玩具车在向右运动的过程中______(选填“可能”或“不可能”)被风吹离地面;一段时间后玩具车匀速前进,此时细绳______(选填“向左倾斜”、“向右倾斜”或“维持竖直”)。
【答案】运动状况;不可能;维持竖直。
【分析】(1)力可以改变物体的形状,可以改变物体的运动状况;(2)风水平向右吹,玩具车在竖直方向上不受风有哪些用途力;(3)匀速前进时玩具车受平衡力用途。本题考查里有哪些用途成效,与平衡状况困难程度不大。
(1)当有匀速的风沿水平方向向右吹来,气球和玩具车在风力用途下向前运动,说明力能改变物体的运动状况;
(2)风水平向右吹,玩具车在竖直方向上不受风有哪些用途力,故玩具车在向右运动的过程中不可能被风吹离地面;
(3)因水平地面光滑,所以玩具车在运动时不受摩擦力有哪些用途;
一段时间后玩具车在水平方向上匀速前进,若此时细绳是倾斜的,则细绳对玩具车有斜向上的拉力(受力不平衡),玩具车不可能做匀速运动,所以此时细绳应维持竖直。
故答案为:运动状况;不可能;维持竖直。
10.(2019·泸州)一遥控小电动车在平直的路面上做直线运动,其速度v随时间t变化的图象如图所示。已知在4s~8s内小车遭到的牵引力恒为10N,则在4s~8s内小车遭到的合力为______N,运动的路程为______m;在0~4s内小车遭到的摩擦力______10N(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
【答案】0;16;等于。
【分析】(1)依据图象判断小车在不同时段的运动状况,了解做匀速直线运动时,小车遭到的合力为零。依据速度公式变形可计算其运动的路程。(2)摩擦力的大小只与重压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运动速度等无关,据此判断。本题主要考查了通过读取速度-时间图象,来判断物体的运动状况,借助速度公式进行计算,与依据二力平衡和影响摩擦力的条件,判断摩擦力的大小等,有肯定综合性。
解:(1)由图象可知,在4s~8s内小车做匀速直线运动,处于平衡状况,因此遭到的合力为0N;其速度为4m/s,其运动的路程为:s-vt=4m/s×4s=16m;
(2)因为在4s~8s内做匀速直线运动,其牵引力与摩擦力相等,故摩擦力为10N;在0~4s内小车做加速运动,但其重压和接触面均不变,所以摩擦力也不变,为10N。
故答案为:0;16;等于。
3、实验探究题
11.(2019·福建)图17是“测量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实验装置示意图。
(1)图甲中,将木板固定水平拉动木块,木块遭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其遭到的水平拉力_____大小相等;图乙中,水平拉动木板,待测力计示数稳定后,木块遭到的滑动摩擦力与其遭到的水平拉力______大小相等。(选填“肯定”或“不肯定")
(2)图丙中,水平拉动木板,待测力计示数稳定后,测力计A的示数为4.0 N,测力计B的示数为2.5 N,木块遭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_____N。若增大拉力,当A的示数为4.8 N时,B的示数为_______N。
【答案】(1)不肯定;肯定;(2)2.5;2.5。
【分析】本题是常规的力学探究实验题,测量滑动摩擦力的大小。是简单题。
第(1)题,第一种测量方法最初拉动物体时受力不肯定平衡,第二种测量方法当测力计示数稳定时木块受力平衡。第(2)题滑动摩擦力和重压大小及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 当增大拉力拉动木板时摩擦力的影响原因不变,即摩擦力大小不变。
12.(2019·河南)在探究“影响滑动摩擦力大小的原因”的实验中,装置如图所示,铝块和木块的外形相同,一端带有定滑轮的长木板固定不动,铝块通过细线与弹簧测力计相连。(忽视滑轮的摩擦)
(1)图甲中,将铝块放在水平木板上,竖直向上拉测力计,当铝块沿水平方向做_____运动时,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测力计的示数F1,则F1=____N。
(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可以得出:在_____相同时,_____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图乙实验完成后,借助原有器材,还可进一步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请你简要说明实验策略:_____。
(4)请你判断:图丙中,铝块水平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_____(选填“大于”、“等于”或“小于”)图甲中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
【分析】(1)依据二力平衡常识可知,只有物体在水平面上做匀速直线运动时,拉力与摩擦力是一对平衡力;弹簧测力计的分度值为0.2N,依据指针地方进行读数;(2)比较甲、乙两次实验,相同的量和不一样的量,进而得出结论,注意下结论时控制变量;(3)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需控制重压相同,使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进行设计策略即可;(4)滑动摩擦力的大小与重压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有关,与其他原因无关。
【解答】(1)竖直向上拉测力计,通过定滑轮使铝块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时,铝块在水平方向上遭到平衡力有哪些用途,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大小等于测力计的示数,摩擦力的大小。测力计的示数如图甲所示,图中测力计分度值为0.2N,示数为F1=1.6N,即木块遭到的滑动摩擦力大小为1.6N。
(2)剖析比较甲、乙两次可知,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乙图中接触面间的重压大,测力计示数大,滑动摩擦力大,故可以得出滑动摩擦力大小与重压大小有关,在接触面粗糙程度相同时,重压越大,滑动摩擦力越大。
(3)要探究滑动摩擦力大小与接触面粗糙程度的关系,需控制重压相同,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同,故可设计策略:将铝块叠放在木块上,然后放在水平木板上,竖直向上拉测力计,使它们沿水平方向做匀速直线运动,记下测力计示数F3,剖析比较F3与F2的大小,得出结论。
(4)由图丙可知,铝块在木板上运动时,重压也不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不变,则所受的滑动摩擦力不变,故图丙中铝块水平运动时所受滑动摩擦力等于图甲中铝块所受滑动摩擦力。
故答案为:(1)匀速直线;1.6;(2)接触面粗糙程度;重压;(3)将木块与铝块互换地方,重复实验,比较两次弹簧测力计的示数;(4)等于。
13.(2019·菏泽)小明探究“物体运动与其所受阻力的关系”实验时。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自由下滑到底端,然后在三种水平表面上滑行,如图所示。小明发现小车在水平木板表面上滑行的距离量最长,这个现象说明:_________;实验中让小车从同一高度滑下的目的是_________。
【分析】(1)实验中通过改变接触面的粗糙程度来改变阻力的大小,阻力越小小车运动的距离越远; (2)该实验应使小车运动到斜面底端时的速度相等,比较小车运动的距离才有意义,所以要控制小车每次都从斜面上同一地方释放。
【解答】(1)在所给3种接触面中,水平木板表面最光滑,小车遭到的阻力最小,小车运动的距离最远,这个现象说明:小车遭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
(2)每次均让小车从斜面顶端由静止滑下,是为了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的速度相等。
故答案为:小车遭到的阻力越小,速度减小得越慢;使小车每次在水平面上开始滑行时的速度相等。