知进退者,大智慧也。
马云可能是中国史上最红首富。
掐指算算中国近十年的其他首富:
张茵、杨惠妍、黄光裕、王传福、宗庆后、梁稳根、王健林,你可能多半只闻其名,但一提马云,那张特点鲜明的脸立刻跃然眼前。
他真的做到了家喻户晓。
这当然不是由于他最有钱。而是,他最有意思,全方位、多角度、立体化地有意思。
9月十日,阿里巴巴宣布,马云将不再担任董事局主席。将来,他将专注公益、教育,帮助中小微型企业,青年和女人进步。
长期以来,马云一直是将来教育、女人教育、网络教育的主张者,作为一个“失败”的学生、成功的商人、将来的老师,他对中国教育近况的分析,值得每一位爸爸妈妈深思。
马云,这个被首富耽误的人民教师,非常高兴要做回他的老本行。
下面的视频是马云《重回课堂》的公开演讲。台下的“学生”是100位中国出色乡村教师代表。
教育,在马云看来,是中国将来最大的挑战。
为何他说,孩子在薄弱的教育环境里成长,人类所谓的和平、进步、兴盛、昌盛都是谎话,相信大伙可以在文中找到答案。
马云关于中国教育近况的8个考虑
1、中国的“教”其实非常成功,但“育”很糟糕
中国的“教”其实非常成功,但“育”,也就是德智体美的培养做得很糟糕。
体育、音乐、美术……这类东西基本上中小学就没真的看重过。其实,老师让学生们记住你的,正是从音乐、美术、体育里面告诉他们做人的道理。
学习音乐、体育、美术这类东西,可以让孩子真的成为一个人,而不是学习的机器。
2、出色的老师,肯定了解用独特的办法打开孩子独特的智慧之门
读小学的孩子求知欲非常强,小学老师最有机会用独特的办法开启他们心里的智慧,而不是你不许如此、不许那样。
上小学的时候孩子会学习舞蹈、音乐、运动,还要学习树立正确的价值观,小学老师就是要教他们如何掌握做人。还有一点,孩子们需要掌握玩。
初中是孩子记忆力最强的时候,该记就记。
高中的时候比较容易迷茫,考什么大学,选什么专业,到底要干吗都是问题,所以,高中要培养兴趣。
大学学的是常识结构,研究生要研究的是方向,博士学习哲学的考虑,宗教和信仰的力量,这类都是整个教育体系贯穿的,也是不同阶段的老师应该注意的。(当然,父母也要理解如此的规律)
3、IQ是念书,情商是处事,将来孩子更需要高情商
成功者总是情商非常高,IQ是叫你不失败,由于你的常识结构好,你就了解什么是愚蠢的事。
淘气的孩子,淘过头了,就是情商太高了,不淘的孩子,情商一般不太好。这个世界非常有意思,念书非常不错的人,常识非常不错的人,总是情商不够高,情商非常高的人总是不愿念书,这是一个常见规律。
4、人要受人尊重,需要有“爱商”,爱商是以天下为己任
情商高的人容易成功,IQ高的人容易不败,但人要受人尊重,需要有爱商,爱商是以天下为己任,替其他人考虑问题,可能有时要做一些和自己没关系的事情。
马云曾在一次公益活动中谈到一个愿景:“过去百年,大家教给学生的是常识、科学、产业,但将来,大家要教育孩子则是关乎革新、创意、建设性,你要如何做机器做不了的事情,或者机器不可能做得比人类好的事情。这是教育的重点。”
机器不可能做的事情,就是人类的情绪、感受和爱。
面对将来的孩子,除去IQ、情商以外,更需要爱商的培养。只有如此,孩子才不会被机器取代,才不会在变革中被淘汰。
将来教育的使命肯定不是培养多少高分的孩子,更不是培养学习机器,更不是在流水线上培养孩子,大家要让孩子成为最好的自己,真的的人。
5、最好的学生是哪种?排名第10名左右!
阿里巴巴招聘过几万名青年,有一个非常有意思的现象,有出息的青年,年轻的时候都特别会玩,特别调皮,调皮的孩子也更容易成功。
但调皮的孩子不讨老师喜欢,学习更不是最好的,而且,老师的一顿骂或许就活活把他的天性抹杀了。
有些孩子天性会念书,能把人活活气死,由于你如何努力都努力不过他。同样一堂课,他们仿佛上辈子读过书似的,但他们不会玩,就不是大家眼中最棒的青年。
阿里巴巴不太喜欢招聘一个班里面从小到大都是前3名的学生,由于如此的学生进入工作职位后,失败概率实在太大,他们一直感觉“我就是最好的”,一点挫折他就掉下去了,可社会上不吃这一套。
最好的学生是哪种?排名第10名左右,念书不是最用功的,但他能花时间跟其他人“玩”,他就有机会学到更多东西。
6、美育教育是孩子成长的智慧基石
假如重新设置中国的教育体系,婴幼儿园的孩子们,需要掌握唱歌、了解音乐,会赏析音乐,音乐是可以开启人的智慧的。
我过去在加拿大碰上一对夫妻,他们有一个孩子,父亲在国内工作,母亲留在加拿大的目的是为了让女儿学花样滑冰,我说花样滑冰中国的方法已经非常不错了,为何不在国内学?她说你不清楚吗,音乐不同。
中国的花样滑冰,音乐只不过背景音乐,西方的花样滑冰教学是沉入到音乐里面的,这是有差异的。
朗朗钢琴弹得那样好,外行人可能只了解钢琴非常难弹,朗朗的琴技好在什么地方,好像大家能感觉到里面有激情,这也是差异的地方。
至于美术要紧在什么地方?孩子要有想象力,没想象力是非常可怕的。但,假如老师和父母没想象力,孩子也没法有想象力。
譬如,我感觉目前孩子比较可悲,大家20、30年前的理想,和目前没不同,你问孩子们长大想当什么?当兵、当科学家,仿佛除去这类东西没其它可想象的。
7、假如孩子不会运动,这个民族不可能健康
中国的运动基本是单项运动很好,乒乓球、羽毛球,一对一的大家特牛,尤其是前面加一个网的,但大家缺少冲突,运动不少是角逐性的冲突,孩子们可以在冲突中学习。
中国的孩子一打架,父母就一顿骂,由于打架是错的。其实,大家应该让孩子在运动中有冲撞,在冲撞中处置问题。你拉住他打架,他未必一辈子都不打架。
爸爸妈妈冷静察看他们吵架,也是非常有意思的,然后帮他们剖析,碰到这类问题,你该如何解决,这才是一个好老师和父母解决问题的办法。
假如孩子不会运动,这个民族不可能健康,假如没运动,身体也不可能健康。
8、马云有四大钻石般的品质
大家绝大多数人都成不了马云,但他身上那股奋斗的精神和对孩子的教育看法却值得爸爸妈妈借鉴。
1、挫折后的坚持
马云曾三次参加高考考试,结果都落榜。10次申请哈佛,也都被拒绝。在面试过的超越30个职业中,没一个公司想录取他,拒绝的原因非常简单,“你不够出色”。
但马云从来没对我们的能力产生动摇,他有一句格言,“失败会叫人更强大”。
2、努力努力再努力
马云当初学习英语的原因非常简单——喜欢。
为了训练英语,他主动到外国人住的宾馆门口,问他们,“我可以助你做免费导游吗?”,通过这种方法训练口语和听力,马云的免费导游一做就是9年。
所谓“有志者事竟成”就是这个道理。
3、独立考虑的能力
在儿子年满十八岁的时候,马云给他写过一封信,对他的成绩并无需要,但却期望孩子有独立考虑的能力。
在这个云数据的年代,数据越多、越精确,人被知道的程度就越深,也越容易被其他人带步伐,了解独立考虑才更有竞争优势。
4、维持乐观
孩子可能是一枚学霸,但一两次的挫折,可能就令他舍弃。维持乐观非常重要,正如马云曾说过的一句话:
It's never too late to believe in yourself.
相信自己,永远都不晚。
9、马云道尽了一个真理:“你是哪个年龄,就该去干什么事。”
01
▼
在20岁以前,做一个好学生
我大一那年,做了几份兼职,忙得不能了,钱没赚到,期末考试却开红灯。我姑姑,一名大学教授,她有一天很严肃地对我说:“你这个年龄就应该好好念书。你要记得哪个年龄干什么事。”
那时候,我完全听不懂,也听不进来。感觉念书没用,专业不喜欢,同时担忧自己毕业后找不到工作,也担忧与社会脱节。
毕业后不少年,一直后悔大学时没认真读好专业,由于书到用时方恨少。
我后来还意识到,好好学习,除去提升专业常识以外,还有一个特别要紧有哪些用途,那就是培养自己专注的态度,坚持的习惯,和受益终身的学习力。
这类习惯和能力,会直接影响着一个人一生的进步。
大家目前看到的耳熟能详的名人(如下图),几乎每个都是学霸。
2016年《国际金融报》对中国A股500名上市公司做过调查,其中年薪百万级的董事长84%有高学历,一半以上毕业于985高校。
在念书期间认真学习,真的非常重要。
02
▼
25岁上下的年龄,不要害怕犯了错误
“25岁,不要担忧。任何失误,都是一次是你一个人的收入。”
无人喜欢犯了错误。我过去最讨厌的一句话就是:失败是成功之母。
但,无数次实践说明,正确面对失败,恰恰是大家积累经验最宝贵的办法。
25岁,刚步入职场不久,怎么才能迅速地累积经验?
最好的方法就是不断地学习和尝试,敢于试错。摔倒了,才能告诉自己下次不要这么做。掉坑了,才会提醒自己下次要绕道走开。
马云在成功之前,失败过无数次。他想去考警察学校,5个人通过了4个人,只有他没通过;他去肯德基面试,结果24个人通过了23个,也只有他自己没通过;甚至在阿里巴巴开始创业时,他见了超越30个投资人,却没一个人想投给他。
他成立了海博翻译社,为了存活下去,背着大麻袋去义乌拿货,卖鲜花,卖礼品,甚至营销推广医药给赤脚大夫。
而正是这类挫折,为他后来的成功累积了经验,对贸易理解透彻,不怕被拒绝,不畏惧挫折。
失败不可怕,可怕的是为了防止失败,而一直待在舒适区,这是阻止成长的最大的拦路虎。
想要确保安全,才是最大的不安全。
所以《原则》一书的作者,桥水基金开创者Dalio,在他的经验总结中,用了大篇幅来描述失败的益处。他说:
“我认识到,每一个人都会犯了错误, 也都有缺点。区别人的非常重要的规范之一是看他们怎么样对待错误或缺点。
我认识到错误有着惊人魔力,由于每一个错误既是谜语,也是宝石,一旦我能解开谜语就能得到宝石,这里的宝石是指我可以用来降低将来犯了错误的一个原则。
因此,一旦我找出我错在哪儿,我就能学习怎么样变得更有效。
我认识到,与自己的问题、错误、 缺点进行斗争是一种让我变得强大的练习。”
假如你想更成功,就应该掌握正确的态度去面对错误和失败。
你要了解,每一次失败,对你而言,都是一种经验累积,这类都是你宝贵的生活财富。
03
▼
30岁以前,去跟随某个人
马云在视频里说:“30岁以前,去跟随某个人。去一家小公司,一般在一家大公司,你可以非常不错的学习过程,你是一台大机器的一小部分。但假如呆在一个小公司,你学习热情,学习梦想,学习如何在一段时间内,完成不少事情。
因此,在30以前,不在于你到哪里一家公司,而在于跟了那个老板。这尤为重要,一个好的老板,会告诉你不同的东西。”
对于选择小公司还是大公司,不一样的人有不一样的看法。
大公司看着福利更好,也相对稳定。可是弊病如马云所说,大公司组织配备齐全,每一个人都只负责一小部分,也就是一个大机器上的螺丝钉。
不少人在看上去舒适的环境下,日复1日年复一年地消磨着时间,年龄在增长,但经验却没积累,日渐地就失去了竞争优势。
之前,我的一位前同事被公告裁员。她在知名外企工作了20年,可当她拿了10多个月的赔偿金后,却发现自己对外面的世界一无所知,不了解何去何从。
而小公司也并不完美。无论是从平台视线,福利和薪酬上来看,和大公司都有非常大的差异。而且小公司不确定性更大。据统计,大部分创业公司都活不过5年,一旦公司破产,就面临着失业的危机。
所以,对于每个追求成长的人来讲,无论大公司还是小公司,非常重要的一件事,就是跟对一个老板。这个老板可以培养你,也可以给你带来更多的机会。
假如老板成功,那你就能水涨船高;假如不可以,他所教会你的能力,也能给你的一生带来正面影响。
1999年3月,马云凑够50万元,开始了阿里巴巴创业生涯。那时的阿里巴巴肯定是小公司,模式不明确,看不清前景。而当时就有18人跟随马云。4月,Invest AB副总裁蔡崇信在和马云谈了4天后,当即决定离职加入阿里巴巴。
这就是跟对人的力量。
所以,对于青年,不要在乎企业的大小,也不要在乎一时的得失,重点是找到一个值得追随的人,让这个人赋能你,给你足够大的舞台一同起舞。
04
▼
30-40岁,为自己工作
马云说:“30-40岁,你需要好好想想,你有没在为自己工作。”
30岁-40岁是事业打拼的关键时刻。这时的经验累积格外要紧。
前不久和一位前同事吃饭。她对我说,这几年都在混日子。了解如此做不对,但公司整体营业额不好,再如何做也不会加多少薪资。付出和所得不对等,与其努力不如让自己舒服点。
混日子最对不起的人是哪个?是公司吗?不是。是自己。
时间转瞬即逝,最应该打拼事业的年龄,却用做一天和尚撞一天钟的打工心态荒废岁月,最后吃亏的还是自己。
为自己工作,才是对自己负责的态度。当你不再计较眼前的得失,而是聚焦在怎么样提高自己能力上,你就会认真地对待身边的人和事。
你会想,假如这个业务是我一个人的,我该如何做?假如我想再不出错,我该怎么样优化步骤?假如我将来想有更多的合作机会,我还会得罪这位顾客吗?假如再不改变,我的业务将跟不上进步,我是不是应该采取行动?
几乎所有在职场走到金字塔尖地方,或者职场转型创业成功的人,都拥有为自己工作的思维。
30-40岁,打工心态和为自己工作的心态,将决定了经验、能力和人脉上的巨大差距。长期累积下来,无论是打工还是创业,都将带来完全不同的结局。
05
▼
40岁之后,你需要做自己善于的事
“40-50岁,你需要做自己善于的事情,不要再尝试新的范围了,太迟了。你或许会成功,但失败的几率太高,所以这个年龄段,请专注在你善于的事上。”
我接触了不少40岁以上的人,除去少部分成功人士以外,多数人活得都非常迷茫。
人到中年,年龄和体力不再有优势,爸爸妈妈年事已高,孩子也正是在烧钱的时候。假如事业和财富积累不到一个台阶,就会面临所谓的中年危机。这种危机不但来自职场,也来自己家里庭。
所以,常会听见对40岁+不利的新闻。譬如intel裁员40岁以上的老职员;IBM使用各种办法裁减40岁以上的职员;中兴42岁技术员由于被辞退而跳楼……年龄歧视成为全世界公开的秘密。
想防止中年危机,非常重要的一步就是这四个字:未雨绸缪。无论是财富还是能力,都需要提前筹备,越早越好。
你不应该等到40岁再感叹:工作了20年,做得都不是自己善于的事,所以职场上不去,事业不进反退。非常烦恼,我该如何解决?我怎么样才能找到自己兴趣点?
目前才来找,未免有点为时过晚。如此说,叫人丧气,可这就是现实。
大家所看到的那些大器晚成的人,多数都有长期的积累。譬如王薇薇,成为著名的婚纱设计师时,已经41岁。但,在此之前,她在时髦杂志《Vogue》工作了16年,是经验丰富的时髦编辑。
再譬如著名画家摩西奶奶,她76岁才开始作画,之后一举成名。但,对乡村景色进行刺绣,是她一生的喜好。
40岁后做自己善于的事,意味着你需要在之前,找到我们的兴趣点,并长期培养这方面的能力。
毫无目地的忙碌,总是会叫人误以为充实。这肯定是一个陷阱。每一个人正确的方法都要:
1、为自己工作,不断培养能力和人脉;
2、找到自己善于的事,并趁早做积累。
你是哪个年龄,就应该去干什么事。你有你的步伐,不要羡慕其他人的生活。
你最需要做的,不是焦虑,不是比较,而是对自己负责。认准方向,不慌不乱,坚定地往前走。
没到达目的地之前,请勿停下你努力的节奏。