推广 热搜: 家庭教育  幼教  家庭  教育  初中  知识  教育资讯  高中  学习  小学 

用功≠努力,你的学习技巧错了,再努力也白扯!

   日期:2024-12-13     来源:www.huihunhe.com    浏览:678    
文章简介:大伙可以看看我们的班里有没那样的学生,日日早起,夜夜晚睡,永远钉在课桌上念书做题。 同学拉她出去逛街买文具,她都说:“没时间啊,要月考了我还要在家背书。



大伙可以看看我们的班里有没那样的学生,日日早起,夜夜晚睡,永远钉在课桌上念书做题。

同学拉她出去逛街买文具,她都说:“没时间啊,要月考了我还要在家背书。”但考出来的成绩却永远在中下水平。

你身边有没如此的人,日日早起夜夜晚睡,常常加班加点,你约他出去,他总说没时间,好像永远有做不完的事。

但从老板到同事,提起这人就是摇摇头摆摆手,一副一言难尽的样子。他们非常忙,做的事却不漂亮。

他们学习了什么,忙些什么?

这好像非常奇怪,他们这样努力,为何成绩、做事一直不好呢,问题到底是出在什么地方?

1.做事找不到重点,永远做不出成绩

记得原来上学的时候,有一个同桌,其他人学习的时间他也在学,其他人玩的时间他也在玩,但成绩一直不怎么样,他总说自己脑子慢。

有一次考完试,我看他在写什么东西,我过去看了一眼,发现他把错的题,一字不差的抄到了本子上。

我问他:“为何每道题都要抄呢?试题上不是有么?”他很认真的说:“不可以啊,试题太多容易乱,一本错题集复习起来便捷。”

并且一脸学习技巧优良的表情,好像站在勤奋和道德的制高点。

我又问:“那就写核心、重点行不可以呢?”他又说:“不可以啊,将来翻起来比较容易看不明白哪是哪?” 

我再说:“这类错题是什么原因你研究过了吗?”他疲惫的说:“我目前哪有空闲研究这个,等我抄完再说吧!”

2.做事前不问清需要,只能徒增我们的工作量

我原来有一个同事,经过他电脑旁边的时候,他一直在写文档,写呀写好像写不完的样子。

有一次我问他:“如何这么多东西要写?咱们近期有这么多案子吗?”他回答:“老板不认可,推了重写,改几遍下来,就等于多了好几个案子的量啊!”

我又问:“他为什么不认可啊?”他非常郁闷:“老板说我写的东西不是他想要的,他也不说了解。”

我非常纳闷:“你动笔之前可以先花点时间交流呀。”他疲惫的说:“哪有空闲啊,每次要的那样急,文案又这么多,立刻开始写都未必写的完呢!”

抄题的那个同学说班里同学:“你看那个刘X,平常也不如何熬夜,还考了3、,一定是他父亲有钱,可能贿赂了老师给他泄题呢。”

加班的那个人说单位同事:“你看那个王X,也不如何加班,到点就下班,目前都升经理了,论资历,应该是我的。老板太偏心了。”

问问刘X,他说:“错题我先研究为何错,定义不清、思路错误还是粗心。定义不清的重新研究定义,思路错误的回忆当时的思路,正确答案的思路是什么。将来相同种类的题是不是都是一样的思路。只有特别有价值的才会抄下来。”  

问问王X,他说:“写东西之前,我先问了解老板的需要、目的和背景。他期望达到什么成效,东西是拿给什么人看的,对内还是对外,专业人士还是业余人士。写之前还要先列出大纲,给老板看,确定还有没增加降低或者修改。确定不会再改之后在动笔。最后完稿的时候一般跟老板的需要都差不多了。”

重复劳动是将时间和精力投在事情的低效率环节中,努力是将时间和精力投入在事情最高效的环节中。

所以为何说:“最可怕的是其他人比你聪明还比你努力,而不是说比你聪明的人还比你用更多的时间。”

/重复劳动在离得远远的核心的事情上周旋/

重复劳动最大的特点就是反复的去做对事情结果没实质影响的实情。就拿学习来讲,非常重要的是做对题,要充分理解每一题的思路。至于抄在错题本上的字迹是否美观,排列是否工整,对于解题能力不会有一点提高,没实质影响。

重复劳动的人是可悲的,他们投入了很多时间,牺牲了生活与娱乐,却一直没办法得到提高。如此的努力,除去感动自己外,没其他的意义。

譬如对于考试来讲,非常重要的是做对题,要做对题,就要充分理解每一题的出题思路和解题思路。至于是否每一题都原封不动地抄到了错题本上,错题本上字迹是不是工整漂亮,对于提高解题能力,并没实质影响。

又如对于写文档来讲,非常重要的是将信息用正确的方法组织起来,传达给阅读文档的人,达到传播、讲解、说服等用途。

同样是介绍春夏秋冬季节四季,对着三岁孩子要说春姐姐来了,她带来了一篮子绿色撒向了大地;对着初中生要讲解四季成因是因为地球公转地轴倾斜;对着博士生导师要写《冬天北半球大方活动中心异常规律和遥联成因研究》。

若未知道写文档的背景、目的和阅读对象就贸然下笔,自是难如愿的时候居多。

要摆脱重复劳动,第一要坚持做最有价值的事。

对目的最有帮助的事,就是最有价值的事。

开始做事前先确定目的,先问问做这件事是要达到什么成效?假如想不了解,就先花时间搞了解。不要由于时间急就匆匆忙忙地开始。想了解再开工,永远比匆忙开工搞着搞着发现不对劲再推倒返工要省时间多了。

常识、经验和悟性三者缺一不可。

从书本、课堂、其他人嘴里学习到的是常识,从过往经验中积累的是经验,凭感觉直觉的是悟性。

爸爸妈妈带第一个孩子主要靠常识,带第二个孩子一般靠经验。没带过孩子也学习过婴幼儿教育常识的保姆,带孩子只能靠悟性了。

只有常识,变成了刻板的书呆子。只有经验,知其然不知其所以然,一不小心就变成了不敢摘香蕉的猴子。

只有悟性,呃……你确定自己有当然也可以啦……虽然我也老做梦自己是天才,现实的大海一直冷冷拍下……   

  

可能有人要问:不可以光靠常识,不做事我就没经验,可没经验我就不了解什么事情对目的有帮助,又不可以指望悟性,鸡生蛋蛋生鸡我该如何解决?持续考虑,反复探索,勤复盘勤总结。   

无人可以一直不犯了错误,只不过重复劳动的人不停地跌入同一个坑里,花很多时间辛苦爬出来。真的努力的人每跌倒一次,都要研究自己为何掉进了坑里,再花时间研究将来如何才能不掉进同样的坑里。

在反复的考虑探索中积累出的经验,与从不考虑只靠反复犯了错误的血泪教训培养出来的经验,孰优孰劣,一清二楚。

如果是花很多时间学习了有关常识,用很多时间训练并总结出经验,常识与经验互相验证促进,99滴汗水再加上最后那1滴悟性——还会不成功?

 
打赏
 
更多>热门阅读

推荐图文
今日推荐
点击排行
网站首页  |  关于我们  |  联系方式  |  使用协议  |  版权隐私  |  网站地图  |  排名推广  |  广告服务  |  积分换礼  |  网站留言  |  RSS订阅  |  违规举报